产业观察
2021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61.8万吨 中伟股份居首
导语:2021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达到61.8万吨,同比增长80.7%。
2021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达到73.8万吨,同比增长72.0%。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达到61.8万吨,同比增长80.7%。2021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达到73.8万吨,同比增长72.0%。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中伟股份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位置,且市场份额相比2020年继续提升,从行业集中度来看,中伟股份和格林美合计市场份额超过40%,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与2020年相比,2021年出货量前十的门槛由2020年的1.0万吨提升到1.9万吨。
《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梳理了从2018年-2021年四年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排名前十企业。总体而言,中伟股份、格林美和湖南邦普是三元前驱体的龙头企业,行业排名前十企业的合计份额由2018年的81%提高到2021年的88%。随着正极材料和前驱体企业之间的互相渗透,从前驱体到正极材料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行业竞争有望加剧。
在《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中,EVTank对三元正极材料全球及中国的出货量,三元正极材料不同型号出货量,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规模和价格走势,前驱体全球及中国的出货量,前驱体不同型号出货量,前驱体的市场规模和价格走势,主要企业出货量及市场份额,三元正极材料主要竞品及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白皮书框架
第一章 行业基本属性
一、定义及分类
(一)正极材料的分类及定义
(二)三元正极材料分类
二、产业链研究
(一)产业链结构图
(二)上游产业
(三)下游应用领域
第二章 2021年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全球出货量分析
(一)总体出货量分析
(二)不同型号出货量分析
二、中国出货量分析
(一)总体出货量分析
(二)不同型号出货量分析
三、价格走势分析
(一)不同型号三元材料历年价格变动趋势
(二)不同型号三元前驱体历年价格变动趋势
四、市场规模分析
(一)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二)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五、三元正极材料发展技术分析
六、2021年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章 2021年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全球出货量分析
(一)总体出货量分析
(二)不同型号出货量分析
二、中国出货量分析
(一)总体出货量分析
(二)不同型号出货量分析
三、市场规模分析
(一)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市场规模分析
(二)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市场规模分析
四、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发展技术分析
五、2021年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四章 竞争格局分析
一、三元正极材料企业竞争分析
(一)全球主要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分析
(二)中国主要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分析
二、不同型号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格局分析
(一)中国3系主要企业出货量
(二)中国5系主要企业出货量
(三)中国6系主要企业出货量
(四)中国8系主要企业出货量
(五)中国NCA主要企业出货量
三、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企业竞争分析
(一)全球主要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企业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分析
(二)中国主要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企业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分析
四、重点企业分析
(一)容百科技
(二)当升科技
(三)贵州振华
(四)长远锂科
(五)厦门钨业
(六)中伟股份
(七)格林美
(八)华友钴业
第五章 三元正极材料竞品分析
一、主要正极材料性能对比
二、不同应用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特点
三、磷酸铁锂出货量分析
四、钴酸锂出货量分析
五、锰酸锂出货量分析
第六章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下游锂电池出货量预测
(一)总体出货量预测
(二)汽车动力电池中三元电池出货量预测
(三)储能电池中三元电池出货量预测
(四)小型(3C+小动力)电池中三元电池出货量预测
二、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预测
(一)总体出货量预测
(二)不同型号出货量预测
三、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预测
(一)总体出货量预测
(二)不同型号出货量预测
四、技术趋势和竞争格局预测
(一)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二)企业竞争格局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