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观察

产业观察

2023新能源车产业链投资指南(锂电池篇)
发布时间:2023-01-09 17:01 作者:

一、电动化大势所趋,主流车企持续加码电动化

行业行不行不要看股价,要看行业发展趋势,不能因为新能车、光伏大幅下跌就认为行业不行了。

目前全球主流车企持续加码电动化:

比亚迪汽车官方正式宣布从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

梅赛德斯宣布2025年起所有推出新车型均为全电动;

大众规划2030年欧洲电动化率超70%,2040年全球电动化率达100%;

福特规划2026年销售额的1/3为纯电动汽车,2030年达100%;

沃尔沃宣布到2030年成为全电动汽车公司;

宝马规划在2030年之前,50%新车销售为纯电动汽车。

你跟我讲新能源车不行了???

过去3年全球新能源车实现高速增长,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释放,降本在即,叠加供给端持续创新,智能化提升电动车竞争力,在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仅13.5%的背景下,2023年全球电动车仍有望实现35%左右的增长,只不过供需关系有所转变,特斯拉一轮又一轮的降价就是证明,另外,留给还在亏损的厂商的时间,不多了。

二、新能源车产业链投资逻辑:首选电池,精选材料

锂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关键部件,占据电动车主要成本,体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需求,顺延对应的上游关键原材料具有重要投资机会。在储能加持背景下,锂电需求仍将维持45%左右高速增长

1、锂电池关键材料需求高速增长,产业链利润分配迎来拐点

从产业链主要企业毛利率情况判断各细分环节所处盈利周期,以天齐锂业为代表的锂资源处于历史高位,六氟/电解液处于下行通道,恩捷股份为代表的隔膜保持稳定,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迎来利润拐点。

资本开支角度而言,各材料环节从2021年底、2022年初开始明显提速,未来将陆续进入产能释放期,价格有望持续回落,动力电池成本将逐步优化,盈利有望稳步提升。

展望2023年,预计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铜箔等环节单位盈利将回落,隔膜盈利或将维持稳定,三元前驱体受益于一体化布局,盈利有望提升。

因此,从投资角度而言,应对各环节产能释放节奏、潜在格局变化、价格变动趋势密切跟踪,以为投资做出前瞻判断。

基于产业链各环节所处周期,首推受益于材料价格下行,自身盈利保持稳定的【锂电池】环节,可以关注格局佳、盈利相对稳定的隔膜材料,以及通过一体化布局增厚利润的三元前驱体,此外,电解液价格历经2022年调整,有望率先实现产能出清,关注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头部企业。

2、正极材料:新技术或将带来估值溢价

伴随原材料价格企稳回落,正极材料价格有所回落。

高镍、高电压大势所趋,锰铁锂渐迎产业化。正极材料企业重视产品结构边际变化与技术迭代,伴随产品结构优化,技术升级,单吨盈利有望维系合理水平。

前驱体重点标的: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关注格林美

3、隔膜材料:进入壁垒高,竞争格局佳,盈利稳定,有望穿越周期

当前湿法隔膜核心设备仍需要进口, 国外设备在单线产能、设备综合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头部企业通过锁定优质设备,保障产能扩张,有望持续强者恒强。部分企业虽进入到该行业,但需要较高产能利用率与产品良率维系较低成本,整体来看,与头部企业差距明显。

核心标的:星源材质、恩捷股份

中国隔膜企业成本优势显著,资本开支较海外企业明显积极,有望持续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4、负极材料:一体化趋势已成

2022年9月起,石墨化价格开始回落,现高端石墨化产品价格仅1.6万元/吨,较高点回落47%,负极企业成本压力显著降低。

但高电耗仍为核心问题,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关键时期,中短期来看,夏季用电高峰期缺电问题仍存,多省市连续两年在夏季限制工业用电以保障居民用电,因此,石墨化价格难以在低位稳定。

此外,企业端而言,单独建设石墨化产能极难通过环评,一体化布局为负极企业中长期发展趋势。从主流企业资本开支来看,资本开支在2022Q1明显提速,伴随产能投放,一体化企业将强化成本竞争力。

一体化布局降低成本、保障开工率,关注一体化龙头企业。对于负极企业而言,未来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成本竞争力,一体化布局及通过工艺优化节省能耗是未来降本主要渠道。

5、电解液:关注龙头自身阿尔法

六氟及电解液价格下行明显,盈利能力边际回落。由于产能释放叠加疫情扰动需求,六氟价格由最高约60万元/吨下跌至当前约25万元/吨,下跌幅度达58%。伴随六氟价格下行,电解液价格下跌幅度明显,由11万元/吨下跌至7万元/吨以下,下跌幅度明显。

重视龙头企业自身阿尔法属性。六氟及电解液龙头凭借成本优势,在盈利下行周期有望抢占更高市场份额,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大道233号科技大厦

周先生13974957838 金先生18874711021

微信公众号

工作联系